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
  • 2020.12.11
  • |
  • 浏览次数:179
  • |
  • 作者:雷百汇防雷

5.1 航空数据 5.1.1 应确定并提供与飞行区有关的航空数据,需要确定的数据及其精确度要求见附录 B。 5.1.2 水平(大地)基准系统应采用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报告的航空地理坐标应以 经、纬度表示,并采用以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

5.1 航空数据
5.1.1 应确定并提供与飞行区有关的航空数据,需要确定的数据及其精确度要求见附录 B。
5.1.2 水平(大地)基准系统应采用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报告的航空地理坐标应以
经、纬度表示,并采用以世界大地测量系统—1984(WGS-84)为基准的数据。
5.1.3 垂直基准系统应采用平均海平面基准。报告的航空标高(高程)应以相对于大地水准面的铅垂
高表示。
5.2 机场基准点
5.2.1 机场应设置一个基准点。机场基准点应位于机场使用中的或规划的所有跑道的几何中心,通常
情况下,首次确定后应保持不变。
5.2.2 应测定机场基准点的地理坐标,以度、分、秒为单位,并向航空情报服务机构通报。MH 5001—2013
12
5.3 机场标高和跑道标高
5.3.1 应测定机场标高和机场标高位置的大地水准面高差,并向航空情报服务机构通报。
5.3.2 应测定精密进近跑道的入口标高和大地水准面高差、跑道端的标高、接地带的**标高,并向
航空情报服务机构通报。
5.3.3 应测定非精密进近跑道的每个入口标高和大地水准面高差、跑道端的标高以及沿跑道上任何明
显高点和低点的标高,并向航空情报服务机构通报。
5.4 机场基准温度
5.4.1 应确定机场基准温度,以摄氏度为单位计。
5.4.2 机场基准温度应为一年内*热月(指月平均温度**月份)的日**温度的月平均值,宜取 5
年以上平均值。
5.5 基本设施资料
5.5.1 应提供下列设施的有关资料:
a) 跑道的真向、磁向、识别号码、长度、宽度、跑道入口内移的位置、坡度、表面类型、跑道类
型,Ⅰ类精密进近跑道是否设有无障碍物区;
b) 升降带、跑道端安全区、停止道的长度、宽度和表面类型;
c) 滑行道的编号、宽度、表面类型;
d) 机坪的表面类型、机位编号和适用机型;
e) 净空道的长度、表面纵断面;
f) 进近程序的目视助航设备,跑道、滑行道、机坪的标志和灯光系统,滑行道和机坪的其他目视
引导和控制设施,包括滑行等待位置和停止排灯,以及目视停靠引导系统的位置和类型。其中,
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的资料应包括相关的跑道号码、系统类型、系统轴线不平行于跑道中线
时的位移角和位移方向(左或右)、标称的进近坡度角度、“在进近坡度上”信号高于跑道入
口的*小眼高;
g) 全向信标机场校准点的位置和无线电频率;
h) 标准滑行路线的位置和编号;
i) 仪表着陆系统航向天线和下滑天线或微波着陆系统仰角天线和方位天线与跑道端和跑道中线
的距离,仪表着陆系统或微波着陆系统临界/敏感区范围;
j)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范围。
5.5.2 应测定每条跑道入口中点和跑道中心点、滑行道各中线交点、航空器机位的地理坐标,用经、
纬度表示。
5.5.3 应测定机场周围重要障碍物的地理坐标,并应提供各障碍物的顶端标高、类型、标识和灯光。
5.6 道面强度
5.6.1 应确定道面强度。道面的承载强度应采用包括下列内容的 ACN—PCN 的方法确定:
——PCN;
——确定 ACN-PCN 的道面类型;
——土基强度类型;
——**允许胎压;
——评价方法。MH 5001—2013
13
5.6.2 当 ACN 等于或小于 PCN 时,能在规定胎压和飞机的**起飞质量的条件下使用该道面。各种机
型飞机的 ACN 参见附录 C。
如果道面强度受季节性影响有明显变化时,应相应确定不同的PCN。
当ACN大于PCN时,在满足下列条件下可有限制地超载运行:
a) 道面没有呈现破坏迹象,土基强度未显著减弱期间;
b) 对柔性道面,ACN 不超过 PCN 的 10%;对刚性道面或以刚性道面为主的复合道面,ACN 不超过
PCN 的 5%;
c) 年超载运行的次数不超过年总运行次数的 5%。
5.6.3 应确定 ACN 和 PCN 的道面类型、土基强度类型、**允许胎压类型和评定方法,并采用下列代
号:
a) 道面类型:
 刚性道面,代号 R;
 柔性道面,代号 F;
若道面结构是复合的或非标准类型时,应加以注解;
b) 土基强度类型:
 高强度:代号 A
刚性道面基层顶面k=150 MN/m
3
,代表大于120 MN/m
3
的k值;
柔性道面土基顶面CBR=15,代表大于13的CBR值;
 中强度:代号 B
刚性道面基层顶面k=80 MN/m
3
,代表60 MN/m
3
~120 MN/m
3
范围的k值;
柔性道面土基顶面CBR=10,代表8~13范围的CBR值;
 低强度:代号 C
刚性道面基层顶面k=40 MN/m
3
,代表25 MN/m
3
~60 MN/m
3
范围的k值;
柔性道面土基顶面CBR=6,代表4~8范围的CBR值;
 特低强度:代号 D
刚性道面基层顶面k=20 MN/m
3
,代表小于25 MN/m
3
的k值;
柔性道面土基顶面CBR=3,代表小于4的CBR值;
c) **允许胎压类型:
 胎压无限制,代号 W;
 高:胎压上限至 1.75 MPa,代号 X;
 中:胎压上限至 1.25 MPa,代号 Y;
 低:胎压上限至 0.50 MPa,代号 Z;
d) 评定方法:
 技术评定:代号 T,表示对道面特性进行检测评定或理论评定;
 经验评定:代号 U,依据使用经验,表示该道面能正常承受特定航空器的作用。
用ACN—PCN的方法报告道面强度的示例见示例1~示例4。
示例1:如设置在中强度土基上的刚性道面的承载强度,用技术评定法评定道面等级序号为 80,无胎压限制,则其
报告资料为:PCN 80/R/B/W/T。
示例2:如设置在高强度土基上的性质类似柔性道面的组合道面的承载强度,用航空器经验评定法评定的道面等级
序号为 50,**允许胎压为 1.25 MPa,则其报告资料为:PCN50/F/A/Y/U。
示例3:如设置在中强度土基上的柔性道面的承载强度,用技术评定法评定的道面等级序号为 40,**允许胎压为
0.80 MPa,则其报告资料为:PCN 40/F/B/0.80MPa/T。LDA
TORA
TODA
ASDA
TORA
TODA
ASDA
LDA
CWY
TORA
ASDA
LDA
TODA
SWY CWY
LDA
TORA
ASDA
TODA
SWY
TORA
TODA
LDA
ASDA
注:所示的所有公布距离均为从左至右运行
A D
E B
C
跑道
350m
净空道
m150
停止道 0
9
1850m 580m
净空道
300m
2
7
停止道
1800m
1
73跑道
5
跑道 TORA ASDA TODA LDA
09
27
17
35
2 000
2 000
NU
1 800
2 300
2 350
NU
1 800
2 580
2 350
NU
1 800
1 850
2 000
1 800
NU 注:“NU”指不能使用
单位:m
MH 5001—2013
14
示例4:如道面承受一架**起飞质量为 390 000 kg 的 B747-400,则其报告资料当包括下列注释:
注——报告的道面等级序号为承受一架 B747-400 起飞质量限制为 390 000 kg。
5.6.4 对拟供机坪质量等于或小于 5 700 kg 航空器使用的道面的承载强度应报告下列资料:
a) **允许的飞机质量;
b) **允许的胎压。
示例:4 000 kg/0.50 MPa。
5.7 公布距离
应公布每个跑道方向的下列距离(精确到米),如图1所示:
——可用起飞滑跑距离(TORA);
——可用起飞距离(TODA);
——可用加速停止距离(ASDA);
——可用着陆距离(LDA)。
图1 公布距离的图示MH 5001—2013
5.8 飞行前高度表校正位置
5.8.1 在一个机场,应设有一个或几个飞行前高度表校正位置。
5.8.2 飞行前高度表校正位置应设置在机坪上。
5.8.3 飞行前高度表校正位置的标高应为该位置场地的平均标高,精确到米。飞行前高度表校正位置
的任何部分的标高应在该位置处的平均标高的 3 m 以内。
6 物理特性
6.1 跑道
6.1.1 跑道方位和条数
6.1.1.1 跑道的方位和条数应根据机场净空条件、风力负荷、飞机运行的类别和架次、与城市和相邻
机场之间的关系、现场的地形和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噪声影响、空域条件、管制运行方式
等各项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机场跑道的方位和条数应使飞机进离场航迹对机场邻近的居民区和其他噪声
敏感区的影响程度降至*小。
6.1.1.2 跑道方位和条数应使拟使用该机场的飞机的机场利用率不少于 95%。
6.1.1.3 跑道**容许侧风分量应以航行部门根据飞机性能规定的数据为准;航行部门未予规定时,
按下列方法确定,侧风分量超过下列数值时,飞机不应起飞或降落:
——对基准飞行场地长度不小于 1 500 m 的飞机,侧风分量为 37 km/h;若跑道纵向摩擦系数不足
致使跑道刹车作用不良时,侧风分量为 24 km/h;
——对基准飞行场地长度不小于 1 200 m 但小于 1 500 m 的飞机,侧风分量为 24 km/h;
——对基准飞行场地长度小于 1 200 m 的飞机,侧风分量为 19 km/h。
6.1.1.4 计算机场利用率的风的分布的统计资料应采用机场所在地或附近的气象台站提供的*近年份
的统计资料,该资料宜基于不少于连续 5 年的数据。所采用的风的观测至少应每天八次,观测的时间间
隔应相同,并采用平均风速。
6.1.1.5 应特别注意该机场是供全天候条件使用,还是仅供目视气象条件使用;是供全天使用,还是
仅供日间使用。
6.1.1.6 当对一条新的仪表跑道定位时,应特别注意飞机按仪表进近和复飞程序需要在其上空飞越的
地区,以保证这个地区的障碍物或其他因素不致限制准备使用这条跑道的飞机的运行。
6.1.1.7 应对机场地形地貌及其周围的地形进行研究,并考虑下列因素:
——与障碍物限制面的符合性;
——目前和将来的土地利用。所选择的跑道方位和布局应尽可能地能保护特别敏感的地区,诸如居
住、学校和医院地带,使其避免飞机噪声的影响;
——目前和将来提供的跑道长度;
——建设费用;
——安装适合用于进近-着陆的非目视和目视助航设备的可能性。
6.1.1.8 在确定机场跑道的位置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接近其他机场或空中交通服务航线的程度;
——交通密度;
——空中交通管制和复飞程序。
6.1.1.9 每个方向设置的跑道条数应根据预测的飞机起降架次确定。
15MH 5001—2013
16
6.1.2 跑道入口的位置
6.1.2.1 跑道入口宜位于跑道的端头,此时应没有障碍物突出进近面。
6.1.2.2 当需要将跑道入口从端头内移时,无论是永久性内移还是临时性内移,应考虑与跑道入口位
置有关的各项因素。如果是跑道不适用而将入口内移时,在不适用的地段与内移跑道入口之间应有至少
长 60 m、经过清理和平整的场地,并应满足跑道端安全区的有关要求。
6.1.3 跑道长度
6.1.3.1 跑道的长度应满足使用该跑道的主要设计机型的运行要求,按预测航程计算的起飞重量、标
高、天气状况(包括风的状况和机场基准温度等)、跑道特性(如跑道坡度、湿度和表面摩阻特性等)、
地形限制条件等因素进行计算,选择*长的跑道长度。
6.1.3.2 当一条跑道不能满足至少 95%的机场利用率要求时,应提供另外一条(或多条)跑道,其长
度应满足使用该跑道的飞机的运行要求,以保证机场利用率不少于 95%。此时,**条跑道应为主跑道,
其余的跑道应为次要跑道。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不宜区分主跑道和次要跑道。
6.1.3.3 当跑道设有停止道或净空道时,跑道实际长度可小于根据 6.1.3.1 计算所得的结果,但在这
种情况下,所提供的跑道、停止道和净空道的任何组合应符合使用该跑道的各种飞机起飞和着陆的运行
要求。
注1:该规定不一定意味着跑道长度能供关键飞机以其**质量运行。
注2:确定跑道的长度和需要在跑道两个方向实施飞行时,需要对起飞和着陆的要求均加以考虑。
6.1.4 跑道宽度
6.1.4.1 跑道宽度应不小于表 3 中的规定值。
表3 跑道宽度 单位为米
飞行区指标Ⅰ
飞行区指标Ⅱ
A B C D E F
1 18 18 23 — — —
2 23 23 30 — — —
3 30 30 30 45 — —
4 — — 45 45 45 60
飞行区指标Ⅰ为1或2的精密进近跑道的宽度应不小于30 m。
6.1.4.2 设计跑道宽度时,应至少考虑跑道表面污染物(雪、雨水等)、侧风、飞机在接地带附近偏
离中线的程度、橡胶积累、飞机进近方式和速度、能见度及人等因素。
6.1.5 平行跑道之间的间距
6.1.5.1 平行跑道之间的*小间距应根据跑道类型(仪表或非仪表跑道)、运行方式以及当地地形等
各种因素综合确定。
6.1.5.2 同时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平行跑道中线*小间距应为:
——独立平行进近:1 035 m;
——相关平行进近:915 m;
——独立平行离场:760 m;
——隔离平行运行:760 m。
对隔离平行运行所规定的*小间距应为:MH 5001—2013
17
——当跑道入口错开,而进近是向着较近的跑道入口时,则两条跑道入口每错开 150 m,其间距可
减少 30 m,但减少后的间距应不小于 300 m;
——当跑道入口错开,而进近是向着较远的跑道入口时,则两条跑道入口每错开 150 m,其间距应
增加 30 m。
6.1.5.3 因场地等条件限制时,可设置近距平行跑道,其中线间隔宜为 300 m~500 m。
6.1.5.4 同时按非仪表飞行规则飞行,平行跑道中线*小间距应为:
——飞行区指标Ⅰ为 3 或 4 时:210 m;
——飞行区指标Ⅰ为 2 时:150 m;
——飞行区指标Ⅰ为 1 时:120 m。
6.1.6 跑道坡度
6.1.6.1 跑道的纵坡应尽可能平缓。跑道各部分纵坡应不大于表 4 中的规定值。
表4 跑道各部分的**纵坡
飞行区指标Ⅰ 4 3 2 1
跑道中线上**、*低点高差
与跑道长度的比值
1% 1% 2% 2%
跑道两端各四分之一长度 0.8% 0.8%
a
2% 2%
跑道其他部分 1.25% 1.5% 2% 2%
相邻两个纵向坡度的变化 1.5% 1.5% 2% 2%
变坡曲线的*小曲率半径(m)
其曲面变率,每 30 m 为
30 000
0.1%
15 000
0.2%
7 500
0.4%
7 500
0.4%
a 指适用于Ⅱ类或Ⅲ类精密进近跑道,否则为 1.5%。
6.1.6.2 当跑道纵向变坡不能避免时,应具有下列无障碍视线:
——飞行区指标Ⅱ为 C、D、E、F 的跑道,在高于跑道 3 m 的任何一点能通视至少半条跑道长度内
的高于跑道 3 m 的任何其他点;
——飞行区指标Ⅱ为 B 的跑道,在高于跑道 2 m 的任何一点能通视至少半条跑道长度内的高于跑道
2 m 的任何其他点;
——飞行区指标Ⅱ为 A 的跑道,在高于跑道 1.5 m 的任何一点能通视至少半条跑道长度内的高于跑
道 1.5 m 的任何其他点。
当不设置全长度的平行滑行道时,在单跑道全长应提供无障碍视线。
在交叉跑道的机场,为了运行的安全,在交叉地区应考虑增加视距标准。
6.1.6.3 跑道应避免过近的起伏或大的纵向变坡。两个相邻的曲线纵向变坡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下列
二值中的较大者:
——两个相邻变坡的绝对值之和乘以下列曲率半径的数值:
 飞行区指标Ⅰ为 4 的跑道:30 000 m;
 飞行区指标Ⅰ为 3 的跑道:15 000 m;
 飞行区指标Ⅰ为 2 或 1 的跑道:5 000 m;
——45 m。MH 5001—2013
18
6.1.6.4 跑道横坡宜采用双面坡,跑道中线两侧的横坡应对称,跑道各部分的横坡应基本一致。跑道
横坡应符合表 5 中的规定值,条件许可时宜采用表 5 中规定的**横坡,在与跑道或滑行道相交处可根
据需要采用较平缓的坡度。
6.1.6.5 当跑道规划需同时采用 6.1.6.1~6.1.6.4 所允许的坡度和变坡的极限值时,应进行研究,以
保证所形成的跑道表面纵剖面不致妨碍飞机的运行。
表5 跑道横坡
飞行区指标Ⅱ F E D C B A
**横坡 1.5% 1.5% 1.5% 1.5% 2% 2%
*小横坡 1% 1% 1% 1% 1% 1%
6.1.7 跑道强度
跑道强度应能满足使用该跑道的飞机的运行要求。

雷百汇防雷向您推荐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您还可以了解关于行业动态的全部新闻资讯或浏览全部防雷工程案例新闻资讯,也可以查看相关的服务支持

多系产品,满足定制

多系产品,满足定制

防雷专家,无忧雷电

防雷专家,无忧雷电

动态影像,直观体验

动态影像,直观体验

公司新闻
查看全部
2021.03.15
2021.03.01
© 2012-2017 雷百汇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ICP备案证书号:豫ICP备17013924号 技术支持:悉知科技